像烧开水一样做项目

编辑:管理员 浏览人次: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哲人的长处就是可以见微知著,从毫末之处看出问题的本质。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于是,他去找智者。智者听完青年的倾诉,微微一笑,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禾,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一些柴禾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禾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禾,那壶水已经凉了。这回他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先出去找了足够多的柴禾,然后才开始点火,水不一会就烧开了。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禾,你该怎样把水烧开?”青年想了一会,摇摇头。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似有所悟。

你会烧开水吗

很多人做事都是这样,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他又没有足够的柴禾,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禾。

客观上,做项目就如同烧开水,只有从开始就想明白该如何做事,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启动,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相反,刚开始就万事挂怀,目标多多,只会半途而废。

有限的目标、范围、资源和风险决定了一个项目的壶、水和柴应如何组合搭配。首先就是目标,任何项目的目标开始时都是有些含糊和不确切的,需要在几项要素界定好后,目标的详细内容就可以确切地界定出来。也就是说,虽然烧水壶的大小已基本确定,但是,要烧多少水,可是要看有多少柴禾的。然后,要限定项目所涵盖的范围,以确定出项目所涉及的边界,分清里外。而资源包括物质、人力、金钱和时间,没有一定的资源做不了事,而过度使用资源就是浪费,没水平。最后,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带着风险,只有看其大小和是否可控。随着项目管理科学的发展,风险一般来讲都是可以预先做出评估,并给出预案的,也就是凡事想在前边。“烧水壶”有可能给烧漏了,也可能找不到水,柴禾也可能是湿的,炉灶可能会突然塌掉,还有点火的时候说不准把手烧了…….诸多风险,不一而足。

看柴再定壶和水

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上线,但对于一家大建设单位来讲,管理的改善是要一步步地渐进演变,否则就会造成混乱。项目组中企业的各部门人员基本上是第一次参加此类项目,企业内部充斥着反对的声音。

那么烧开这家企业信息化的一壶水,该如何做?项目管理的理论给了我们很多说法,但是,实际的操作却远不是一本书就能界定好的。首先就是“柴禾”问题。一家建设单位的信息化项目,在启动之后,项目管理人员所能动用的“柴禾”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包括企业人力、财力和管理层的授权,项目负责人的信用力,乙方顾问的经验和服务能力。这些“柴禾”能烧多大一壶水,再老到的项目经理凭着经验也难以看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有直觉。

但是作为领导,考虑的问题却没那么复杂,他只要认定这个系统必须用起来,每个部门具体分工如何,施工项目进度如何等等情况。

这样就确定下来烧水壶的大小和要烧的水的多少,因为所能找到的“柴禾”是已经估算过的,当这两个目标大致合拍的时候,这个项目的风险就基本上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了。

  遭遇意外漏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虽然考到了国内顾问市场的不规范问题,但是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先是一个核心模块的顾问不辞而别,而后是在临近上线的前三天一个财务顾问突然离开,没有任何工作交接。

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风险立即大得无法估量,幸亏当时的应急措施得当,才做到了有惊无险。但是,这两个人的突然离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这个烧水壶实际上是“漏”的,万幸的是,总算是历尽千险万难把水烧开了。

本文来源:中国计算机报,略有修改

项目管理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