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与支柱性行业,在支撑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现阶段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应当是在面临宏观经济调整、科技迅猛发展、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达到瓶颈等机遇与挑战时对未来发展道路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更高质量、更具有效率、更加集约环保的现代建筑业发展模式,具体体现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建筑产品高性能、社会效益显著化、发展格局国际化以及建造过程现代化五个方面
建筑业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共同组成国民经济,因此建筑业具有与国民经济以及其他行业门类共有的属性。根据以往研究,行业的共有属性包括行业规模、效率效益、行业结构、市场环境、创新能力以及成长潜力等维度,综合反映行业的产业基础。因此,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产业基础的高级化。
建筑业的基本职能是生产房屋住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建筑产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建筑产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生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建筑产品。“新基建”、“碳达峰”等理念也间接对建筑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着力于实现建筑产品的高性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性能建筑产品的需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据统计,建筑业对于GDP的贡献连续十年保持在6.5%以上,创造了超过5000万的就业岗位,贡献了将近5%的税金收入。此外,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了建材、能源、轻工和机械等50多个部门的发展。因此,从实现建筑业的支柱性产业定位来讲,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巨大的社会效益。
建筑业承担着“走出去”的重任。一方面,建筑业“走出去”能够释放国内市场的建造产能,实现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建筑业“走出去”的同时能够带动相关装备、技术、服务的出口,促进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从更大的层面来讲,建筑业“走出去”服务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以及国家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建设。因此,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发展格局的国际化。
从建筑业的生产效率来看,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2万美元总产值/人,远远小于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从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来看,以碳排放为例,我国建筑业在2005年的完全碳排放为8亿吨左右,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1亿吨。从建筑业安全形势来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建筑业伤亡情况仅次于交通运输业。未来,建筑业应着力提升建造过程的安全性、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建造过程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