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这意味着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在200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之后,有了新的指导性文件。
那这两份一脉相承的文件中的诸多不同和改变,又折射出12年中投融资体制改革,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怎样变化?
从国发到中发文件的发布单位由国务院办公厅升级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从投资到投融资形象点说,投资就是给钱(出钱),融资则是找钱(借钱)。一字之差,其中包含的范围显然扩容不少。“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004年,对政府的要求是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政府的投资主导作用一目了然。现在为企业做好服务成了重点。它的起源就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三个清单现在政府的投资管理被严格限定在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这“三个清单”中。大力发展直接融资04年《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而现在《意见》的提法则是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04年《决定》提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增加企业债券品种,现在《意见》的提法则是要进一步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项目收益债等;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04年《决定》中,强调的是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而16年的《意见》中,是对政府明确投资范围、禁设歧视性条件、规范投资管理等。从“试行特许经营”到“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04年PPP模式虽在中国已有运用,但却是个新概念,强调的仍是“试行”。而最近两年,PPP模式遍地开花。因此,《意见》也将重点放在模式推广的专业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化上。从“投资体制改革”到“推进配套改革”04年,单单推进投资一项改革就足以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力。而如今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加快推进铁路、石油、电力等领域改革,规范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需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价格改革等。